搶分外包業務一杯羹
印度與中國執外包業務的牛耳,印度邦加羅在資訊工藝與商務處理外包(BPO)外包有優勢,而近年菲律賓以其美式英語和對美國文化的瞭解,在岸外呼叫中心各擅勝場,深得老美的喜好。
也許,與印度、乃至與中國相比,大馬在外包業務只在起步階段,全球的外包業務達2200億美元(7722億令吉),但大馬預期今年杪成長18%至11億美元(38.6億令吉)的份額。根據有關業者預估,到了2012年大馬外包業務料攀升至20億美元(70.2億令吉)。
根據業者反映,大馬的外包業務發展緩慢,主要缺乏創業基金協助這個領域的成長。比較資訊科技起飛的2001年期間有50家創業基金公司,目前只有10間類似公司,對此領域的胃納很低。
有關業者準備敲開大馬創業基金管理公司(Malaysia 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 Bhd)和大馬創業公司(Malaysia Debt Ventures Bhd)的大門,獲取資金發展資訊與通訊工藝。可進行的領域包括共享服務及外包業務(SSO)、資訊工藝外包(ITO)和商業程序外包(BPO)。
當然,要爭分這些市場的一杯羹並不易,那是一個“龍”“象”環伺的市場。而在呼叫中心稱雄的菲律賓,外包業務繼續成長,印度尚且感受到其競爭。
對外包業老大印度而言,華爾街銀行受襲後,銀行、抵押服務公司應聲倒地,其業務難免直接受打擊,只好開發保險公司、藥劑公司與企業法律部的新外包業務,印度也在積極學習新技巧,繼續在海外設立新營運中心在擴大外包業務方面,中國的優勢和潛力十分明顯。中國有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隊伍,是西方外包諮詢公司一致認為中國外包潛力很大的主因,勞動力隊伍在電腦和數理方面接受過良好教育。他們守紀律、接受培訓,工作勝任有餘。
但同樣的,中國目前發展外包市場要解決兩項問題。其一,要加強員工語言能力。儘管不少人能夠閱讀英文,但口語和寫作能力相對較弱。這是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大障礙,因為服務業需要與海外辦事處保持經常溝通。其二,中國工程和電腦專業畢業生理論基礎比歐洲學生紮實,但需加強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回看大馬情況,大馬在外包業務未必全無可取之處,如員工語言能力方面,雖不能與印度或菲律賓相比,但有其獨特之優勢,或者要稍比中國有優勢。但較弱的一環可能出現在電腦與數理專業知識的應用上。
大馬可取之處是賽城的基礎設施良好,造就了大馬在共享服務及外包業務(SSO)的榮景,早在3至4年前,全球的成長諮詢公司Frost & Sullivan(F&S),把大馬列為SSO的首五個國家之一。其中,大馬在能源領域中,被選為第二名最具吸引力的SSO中樞。
對大馬而言,單有賽城的基礎設施之優勢還不足,尚需有適當的專才與工藝幕僚,也需具國際競爭力的尖端網絡與虛擬設施,才能有望吸引美、亞太、日本與澳洲等外包業務。
大馬未來經濟轉向服務業,外包業務是服務業的一環,它既不需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料,也沒有高昂的運輸成本,是當今不付出資源和環境代價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。也許,大馬政府應投入更大心力營造更有利環境,協助外包業務發展與茁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